遠い声と想像

エイジ オブ ディスカバリー II


Keiner außer dem einsamen Herzen.



Home Picture ©


贝多芬第一交响曲



1792 年,贝多芬离开故乡波恩前往维也纳,随身携带了贝多芬最早、最忠实的崇拜者之一费迪南德·冯·瓦尔德斯坦伯爵 (Count Ferdinand von Waldstein)所写的一张现在著名的便条,上面写着贝多芬将“从海顿手中继承莫扎特的精神”。在他的《第一交响曲》中,贝多芬在庆祝交响乐遗产和寻找自己的声音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抵达维也纳后,贝多芬在音乐界迅速崛起。他作为钢琴家和作曲家稳步进步,并在钢琴即兴创作方面享有盛誉。虽然他的作曲广受好评,但贝多芬一直专注于独奏和室内乐作品,尚未涉足更“公共”的交响曲类型。早在 1796 年就有了交响乐作品的草图,但第一交响曲的首演是在 1800 年 4 月 2 日由作曲家组织的Akademie (18世纪维也纳的公共音乐会)中。贝多芬 1800 年的学院节目包括海顿创作的乐章以及一部莫扎特交响曲以及几部原创作品和钢琴即兴创作,最后以第一交响曲的首演结束。在这个节目中,贝多芬有效地向古典时代的决定性人物致敬,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在古典音乐中的地位——音乐的新世纪。它将他的前辈和典范的继承风格与他自己的音乐个性并列,特别是和谐管乐器的突出使用和第三乐章源自小步舞曲的谐谑曲,与早期交响乐大师的风格并列,从而使贝多芬的交响曲与众不同。这似乎已被《Allgemeine Musikalische Zeitung》中的一位评论家所认可,他称其为“长期以来最有趣的公开音乐会”。(洛克伍德,《贝多芬交响曲》,29。)

第一乐章 柔板—有活力的快板(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C大调 奏鸣曲-快板(带缓慢的前奏)

从《第一交响曲》的开头,贝多芬自己的音乐个性便昭然若揭。与古典大调交响曲中常见的情况一样,第一乐章以缓慢的引子开场,在这首交响曲中,引子被标记为Adagio molto(非常缓慢)。然而,尽管听众有理由期待一首 C 大调交响曲以 C 大和弦开头,但第一和弦却是一个带有降 B 音的 C 大和弦,这就产生了一个不和谐的音调,必须解决到 F 大调–一个错误的调性,有效地迷惑听众,以便在慢板引子结束时逐渐引导我们 “回家”,回到 C 大调。

慢板的引子
 

乐章的主体部分被标记为 “快板”(轻快、充满活力),以一种令人兴奋而又传统的方式进行,第一主题展现了小提琴的活力。

第一主题
 

随后是管乐抒情的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
 

在发展部,即对开头的主题和调性进行分解和探索的部分,贝多芬紧紧围绕莫扎特的发展技巧,将第一主题分割开来,并在五度音阶上进行和声移动。

发展部
 

正如伊莱恩-西斯曼(Elaine Sisman)所指出的,第一主题中升高完全四度的使用、发展部分的和声计划(围绕五度音圈倒退),以及第二主题后C小调的使用,都与莫扎特自己的最后一部C大调交响曲《第41号》如出一辙,进一步将贝多芬置于交响曲的主流传统之中(Sisman, 54-5)。

第二乐章 如歌的行板 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奏鸣曲-快板

第二乐章的三拍子和如歌的行板节奏(Andante cantabile con moto tempo)(轻松适度的节奏,以歌唱的方式,富有动感)给人一种轻松而庄重的舞蹈感觉。因此,第二乐章很像一首小步舞曲(当然比第三乐章(实际上名为 “Menuetto”)的欢快乐章更像),并为第一乐章激烈的快板结尾提供了喘息的机会。小提琴二号以第一主题的弱音拉开第二乐章的序幕,并对其进行了模仿处理。

第一主题
 
第二主题??
 

贝多芬的对位法写作可能反映了前人的影响,如海顿和莫扎特,前者是对位法大师,贝多芬曾向其学习,而莫扎特的第 41 号 C 大调交响曲最后乐章则是贝多芬学习的范例,其中展示了古典时期最著名的反转对位法。在预期的 C 大调主音第二主题之后,定音鼓的进入预示着有趣活泼的结尾主题的开始。

定音鼓的进入
 

一段时间以来,定音鼓在管弦乐创作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贝多芬大量使用定音鼓的附点节奏,让人联想到军乐,这在慢板乐章中仍属罕见,这也是他在这部作品中发出独特声音的又一例证。

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 Allegro molto e vivace C大调 谐谑曲/三重奏

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在交响曲历史上最突出的个人声音,也是对海顿-莫扎特传统的偏离。 虽然被称为小步舞曲,但它是一个真正的 “回旋曲”(“玩笑”)乐章,展示了这种乐章的主要特质,偏离了听众对庄严的小步舞曲的期望:节奏为每小节 MM=108 的 “轻快活泼”(Allegro molto e vivace),太快了,不适合跳舞;一拍以外的重音取代了三拍子;额外的小节打乱了预期的八拍子或十二拍子的乐句长度。小步舞曲是器乐曲中最受期待的乐章,贝多芬使观众对小步舞曲的期望落空而产生挫折感,这种挫折感的表现方式很可能源自海顿的一些弦乐四重奏。 但在这里,贝多芬选择了在更公开、通常不那么复杂的交响乐体裁中向听众抛出一个曲线,给听众造成一种深刻的讽刺感。贝多芬之所以以反讽的方式处理此前相当简单和华丽的舞蹈乐章,是因为他希望在乐曲的结尾增加作曲的分量和戏剧性的推动力,为后世的交响乐作曲家建立一个结构模式,从而成为古典与浪漫交响乐之间的一个过渡点。

第四乐章 慢板—快板和活力 Adagio—Allegro molto e vivace C大调 奏鸣曲-快板(带缓慢的前奏)

贝多芬的学者刘易斯-洛克伍德(Lewis Lockwood)认为,第一交响曲的最后乐章是另一部 “喜剧小杰作”,偏离了海顿/莫扎特的传统(洛克伍德:《贝多芬交响曲》,25)。 在开头的慢板(Adagio)引子中,从音高 G 开始怯生生地上升音阶。

开头的慢板(Adagio)引子
 

第一小提琴从 G 音开始缓慢上升几个音,然后回到 G 音,并在下一次上升到更高的音高。第一小提琴试图在每个小节中塞进越来越多的音高,但却始终无法达到一个完整的八度,而是停滞在 F 音上。这个五小节的引子偏离了海顿和莫扎特不把慢板引子放在终曲乐章中的传统,它以弱音开头,但通过渐强获得能量,最后突然回到弱音,结束时却非常令人沮丧。与第一乐章的开头和弦一样,音阶通过 “玩弄"主和弦的功能来制造音调的模糊性:只有当 F 调得到强调时,听众才会意识到音乐不是在通往 G 调,而是在通往 C 调。

 

贝多芬通过《C大调第一交响曲》将自己牢牢地融入了古典交响曲风格的传统之中,他的前辈和偶像是海顿和莫扎特。然而,他自己的声音也在闪耀,尤其是在最后两个乐章中运用的技巧和转折。 事实上,他的这些特质在 1800 年 4 月 2 日的学院音乐会和随后的演出中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和赞叹,向音乐会观众介绍了维也纳最新交响乐作曲家富有创造性、讽刺性和独特性的思想。不过,也许我们也可以推测,他们几乎无法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来源]

Beethoven Symphony Basics at ESM - Symphony No. 1 in C, Op. 21 (1800)

Next:         莫扎特第41交响曲《朱庇特交响曲》   (2023-09-04)

Prev:         德沃夏克的《美国四重奏》   (2023-08-31)